原声学英语?这家“纯正美音”的媒体,美国禁
今年2月24日,是美国对外意识形态宣传的机器——“美国之音”80岁“生日”。
“生日”前不久,“美国之音”的中文网站曾在北京冬奥会开幕期间,48小时内连发70多篇包含反华内容的稿件,创下一个纪录。
“有趣”的是,“美国之音”自诩“独立新闻媒体”,但这70多篇稿件绝大部分只有针对华人世界的中文版,没有英文版,有知情者介绍,其背后有不少台民进党当局操纵的水军在作祟。
“神秘”的“美国之音”,究竟是个什么样?
美国人听不了的“美国之音”
二战初期,在世界强国中,唯独美国还没有自己官方资助的国际广播电台。进入20世纪40年代,美国也只有十几部低功率短波发射机。不过,后来被称为“美国之音”之父的罗伯特·舍伍德已经预见到国际广播在未来的重大作用。
1941年,美国国内事务协调局租用了几部私营业主的发射机,向拉美广播。1941年中期,罗斯福成立了美国外国新闻处,任命舍伍德为处长。
同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而后德国也对美宣战。舍伍德领导下的外国新闻处迅速开始行动。同月,外国新闻处在旧金山的一个播音室中进行了第一次对亚洲的直播。1942年2月24日,外国新闻处通过英国广播公司发出了第一个对欧广播节目,“现在是来自美国的声音”,播音员威廉·哈伦·黑尔以此开始了针对纳粹德国的“宣传”事业,“美国之音”这个名字也逐渐成为外国新闻处的广播招牌。1942年7月,“美国之音”有了自己的新主人——战时情报局,并得到了迅速发展。
二战结束,“冷战”开始,“美国之音”的“敌人”从法西斯轴心国变成了苏联及社会主义阵营。为了开展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心理宣传攻势,突破苏联对“美国之音”的干扰,美国国务院在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授意下,组织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等学术机构的22名科学家、工程师和社会科学家组成一个高度机密的研究小组,在麻省理工学院开始了为期3个月的研究,该项目被命名为“特洛伊计划”,寓意不言自明。
1948年1月16日,美国通过了《美国信息与教育交流法案》,简称《史密斯-蒙特法案》,该法案要求美国国务院通过无线电、出版物、电影、展览和文化教育交流等一切手段使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更好地理解美国。此外,法案还授权国务院建立美国新闻署,“美国之音”成为该署最大的一个部门。
由于“美国之音”在全球心理宣传战中的重要作用,美国总统、国务院、中央情报局都十分重视让“美国之音”发挥更大作用的问题。但在让本国人民触碰这样的“良心”媒体路上,《史密斯-蒙特法案》明文规定,美国政府传播给国际受众的信息,不得在美国国内传播。
2013年,奥巴马总统签署法律,废除禁止美国政府向国内民众散布长期面向国际受众的政府宣传信息的限制措施。
但还是有美国保守派人士发文指出,奥巴马政府正在国内发动由政府新闻主导的大规模“洗脑”运动。他们担忧,“冷战”时期的宣传法令被废除后,“政府宣传新闻”将如潮水一般冲击美国本土的新闻机构。
原来,他们也怕自己的“良心”媒体。
当然,自称媒体的“美国之音”也不是没有想过装一装“白莲花”。
特朗普掌政时期, “美国之音”曾仅仅因为一篇“客观”描述中国疫情的稿件,就被白宫发了一份声明狠批。
声明意思很直白,“美国之音”居然拿着美国纳税人的钱,给中国做宣传推广。
“美国之音”的掌门人阿曼达·班奈特急忙发表声明,罗列了一系列“美国之音”在疫情话题上对中国的抹黑,还附了链接,意思是:“队长,别开枪,是我!”
?“中国报道项目”
?“美国之音”的对华广播创办于上世纪40年代,最初使用普通话和粤语,但每天只广播一个小时,后来又陆续增加了闽南话、上海话节目。二战战后初期, “美国之音”对华广播规模进一步缩小,只保留了普通话节目。后来在“冷战”的推动下,“美国之音”再度扩大对华广播规模,不仅恢复了粤语、闽南话、上海话广播,还增加了潮州话、客家话和藏语节目,每天播音长达10多个小时。
为了配合“美国之音”,约翰逊政府时期,美国还成立了所谓“中国报道项目”。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