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位科学家故事|声学泰斗——马大猷
声学大师——马大有
马大佑,声学研究所研究员,Acta Acoustics(中文)主编和英文),中国科学院院士。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金奖和建筑物理研究所ALFA奖;何梁何利科学进步奖。
1959年,马大佑接受了一项重要的任务——保证坐在人民大会堂的任何一个角落, 9万多立方米,在座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清晰的听到讲台上来宾的发言。马大佑接到任务后,组织北京高校、建筑、广播系统相关专家研究讨论人民大会堂音响设计建设方案。他借鉴怀仁堂音响系统的设计经验,采用分布式声源,在台下每两个座位前设置一个扬声器,确保台上演讲听得清清楚楚,避免巨大的回声。另外,考虑到人民大会堂经常举办大型文化活动,对音效的保真度也有一定的要求。因此,马大佑设计了一套半分布式音源系统,在左右声道之间增加了一个声道,传播时间控制在二十分之一秒内,让声音听起来连续,即使是听者坐在最后一排不会被回声打扰。
除了科研,马大佑也非常关注环境问题。在北京的很多交通要道上,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立牌显示交通噪音的强度,这也和马大佑有很大的关系。早在1950年代,他就提出了环境噪声管理的概念,认为环境噪声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我国第一部《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这些法律和法规充满了他的心血。
1973年1991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马大佑还提出,将噪声与废水、废气、废渣等列为环境污染“四大危害”之一。 1982年组织制定了《城市环境噪声标准》。
作为教育工作者,马大佑对教育也很认真,很敬业,坚持只招一两个研究生他的学生程明坤说,马大佑对学生很严格,六七年不毕业是很正常的。马大佑虽然严厉,但“他对我们充满希望,希望他的学生能够成为各自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他真好,中科院声学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回忆说:“他在研究所。我上班的时候,总是喜欢打开办公室的门。如果一个年轻的科学家来向他请教或借书,是他最开心的事。”
声音很大,大象是看不见的。作为声学界的楷模,马大佑于2012年7月17日离开了我们,他为祖国、教育、环保、声学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和爱心,值得我们深切缅怀。 .
[来源:大众科学]
声明:转载本文是为了传达更多信息。若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电子邮件地址?/p>
下一篇:没有了